一、定子繞組絕緣電阻、吸收比、極化指數
1.絕緣電阻自行規定。在相近試驗條件下(溫度、濕度),絕緣電阻值降到歷年正常值1/3以下,應查明原因。
2.各相各分支絕緣電阻值不應大于最小值的100%。
3.吸收比和極化指數:瀝青浸膠及烘卷云母絕緣,吸收比不應小于1.3,極化指數不應小于1.5;環氧粉云母絕緣吸收比不應小于1.6或極化指數不應小于2.0,水內冷定子繞組自行規定。200MW及以上機組推薦極化指數PI。
IEEE std43-2000推薦:
A.PI的最小值(和絕緣耐熱水平有關),見表1-1。
耐熱等級
|
A(瀝青浸膠)
|
B(環氧粉云母)
|
F
|
H
|
PImin
|
1.5
|
2.0
|
2.0
|
2.0
|
注意,如果1min絕緣電阻大于5000MW,計算PI就無意義。此時可不考慮PI。因為此時總的測量電流及其微小,受其他因素影響,PI值已無意義。
當極化指數小于1時表示絕緣老化。
當極化指數大于5時表示絕緣太干燥,脆化。
B.絕緣電阻(IR1min)最小值(40℃,M)見表1-2。
最小值
|
試 樣
|
IR1min =kV+1
|
對1970年前制造的大多數繞組,所有磁場繞組和其他以下未說明的
|
IR1min =100
|
對大多數直流電樞和交流繞組(1970年以后制造的)
|
IR1min=5
|
對大多數低于1kV的電機
|
注:①IR1min是推薦的最小絕緣電阻,單位兆歐。全部電機繞組在40℃下。
②kV是電機的額定線電壓,以有效值表示。
③在測三相電樞繞組的一相的最小絕緣電阻時,其它兩相接地,近似為全部繞組的兩倍,如果每相分別試驗及非被試兩相上用屏蔽回路,則最小值應為全部繞組的三倍。
C.溫度的修正。可使用等式
RC=KTRT
式中 RC —— 修正到40℃的絕緣電阻,M。
KT —— 絕緣電阻溫度修正系數。
RT —— 測量的絕緣電阻,M。
KT的近似值為
KT=(0.5)(0.45-T/10)
二、定子繞組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
1.定子繞組在交接、大修和小修時以及更換繞組后,需進行直流耐壓試驗,并測量泄漏電流。試驗電壓的標準為,在定子全部更換繞組后,為3倍額定電壓;局部換繞組后,為2.5倍額定電壓;大修前:對于不大于20年者,為2.5倍額定電壓,大于20年的非直連架空線者,為2~2.5倍額定電壓;小修時和大修后,為2倍額定電壓。
2.各相泄漏電流差不應大于最小值的100%;最大泄漏電流小于20A者,與歷年試驗結果比較不應有顯著變化。
3.泄漏電流不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大。
在試驗時,按每級0.5倍額定電壓分階段升高,每階段停留1min,并記錄泄漏電流。
三、測定子繞組的直流電阻
規程規定:各相分支電阻值,在較正了由于引線長度不同而引起的誤差后,相互間差別與初次值比較,相差不得大于最小值的1.5%(水輪發電機為1%)
一般是用電橋法測試,對于小于1Ω者用雙臂電橋,大于1Ω者用單臂電橋或直流電阻測試儀,最好是分相測定,對不能進行分相測定的可用下式進行計算
Y接線:
Ra=(RAB+RCA-RBC)/2
Rb=(RBC+RAB-RCA)/2
Rc=(RCA+RBC-RAB)/2
?接線:
Ra=(RAC-RP)-RAB×RBC/(RAC-RP)
Rb=(RAB-RP)-RAC×RBC/(RAB-RP)
Rc=(RBC-RP)-RAB×RAC/(RBC-RP)
RP=(RAB+RBC+RAC)/2
四、定子繞組交流耐壓試驗
我國的交接試驗規定見表1-3。
容量(MW)
|
額定電壓(V)
|
試驗電壓(V)
|
<10
|
>36
|
0.75×(2Un+1000)
|
≥10
|
3150~6300
|
0.75×2.5Un
|
>6300
|
0.75×(2Un+3000)
|
對大修前或局部更換繞組并修好后為1.5Un。
五、轉子繞組的絕緣試驗
1.絕緣電阻值一般不小于0.5MΩ(室溫)。
2.水內冷轉子繞組絕緣電阻一般不小于5kΩ(室溫)。
3.與初次紀錄值比,差別一般不大于2%(冷態)。
4.交流耐壓對顯極式轉子大修時進行,試驗電壓為5Un,但不小于1000V,不大于2000V,對隱極式轉子只在局部修理槽內和局部更換繞組時才進行,試驗電壓同上。